為什麼基督宗教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壓迫與分裂~至今還能屹立不搖?

為什麼基督宗教在經歷了那麼多的壓迫與分裂~至今還能屹立不搖?我需要約三百字易懂的述說~想參考大家的意見

題目有小問題. 基督教在發展期間曾經變成壓迫者, 而不是被壓迫者. 而且在中文裡 "基督教" 一詞有兩個意思.1. 如果說的是廣義的基督教 (包括目前主流的羅馬公教派, 東正教各派, 路德革新派, 英國聖公會派) 基督教歷經的壓迫只有最初的地下活動期, 約500年間. 之後基督教與羅馬教廷結合, 這種政教混同的情形維持了將近1000年, 不少人披著神聖宗教的外衣, 自己做著或鼓吹別人做一些背離經書或善良人心的惡行, 像教主與皇室通姦, 斂財, 迫害猶太人 (藉口猶太人殺了耶穌), 燒女巫, 攻打阿拉伯, 擾亂伊斯蘭教區域的民族, 有時還把耶穌畫成金髮, 讓人誤以為耶穌是歐洲白人. 這段時間是歐洲的黑暗時期, 相信很少宗教家及史學家會反對. 最後一部份有良知的人進行宗教改革, 或者因為別的私人原因進行宗教分裂, 不再屬於羅馬教廷. 目前直屬於羅馬教廷的信徒與其他各派的信徒約各占1半, 分別約有1億人.2. 如果是指狹義的基督教, 即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 始於1517年10月31日, 屹今約488年7個月零14天. 隨著方言文學 (歐洲各國語言), 科學及理學的昌明, 聖經被譯成多種文字, 而且分別被用聖經原本文字上的意義, 理學觀或科學觀, 來加以討論, 使得聖經更符合人心及社會良知的需求. 這種態度也迫使天主教廷的腐敗有些改善. 在1750年後, 工業革命開展, 人類除了掌握了重要的技術, 也改變了生活的形態. 在追求自由與生活個人化之餘, 反而使得心靈寂寞空虛, 在環境變化下, 也讓人覺得心裡不安. 因此有些人又追求不違反人類理性或科學的修為, 有的人追求東方修行的方法 (有的宗教色彩並不濃, 例如練武術或練呼吸), 有的人追求改革後的基督教. 以基督教的例子來說, 經典少且翻譯成當地的白話文, 內容簡單且生活化, 人格化的神靈, 教內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 都符合許多現代人的需求. 並且大部份基督教會內對經文的翻譯或解釋, 或是教會生活的實踐, 都力求符合現代生活, 減少僵化的教條或把古代生活硬搬到現代來的作法, 使得許多國家的現代人仍然持續到教會中尋求某種在外界社會不一定容易獲得的某些感覺. 而已開發國的教徒經常積極的到開發中國家去服務. 這使得基督教在某些已開發國或未開發國之中, 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 依考古學及人類學的方法, 還原出來耶穌當時猶太人的長像:
圖片參考:http://mud.mm-a7.yimg.com/image/2426369274


2006-06-15 00:34:49 補充:
漏寫了1 - 500 CE時初期教會的事情, 這個在Jamesllさま的說明裡很詳盡, 而且完全以一般大眾的語言描述, 沒有用太多教徒纔懂的術語, 值得參考.

基督之家 , 三育基督學院 , 基督書院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 耶穌 , 彌賽亞 , 基督教禁忌 , 耶和華 , 天主教 , 耶穌基督 , 聖經 , 嘉義基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uzhi7026 的頭像
    buzhi7026

    佛淨土

    buzhi7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